新研观察站 | 合肥市新型研发机构热点追踪(2025年3月)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必赢242net官网 阅读量:238

  三月,合肥市新型研发机构悄然铺展科技创新的长卷:中科大先研院以“纳米岛”催化材料新篇,能源研究院托举国产氢能叩问九天,深空探测实验室执笔星辰大海的诗行……必赢242net官网以精准服务凝聚创新势能,为合肥打造全球科创策源地赋能聚力。

成果进展

  1、能源研究院参建的“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项目入选十大科技成果。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了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综国科能源研究院参建)发布的“EAST首次实现千秒量级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科技成果作为首项入选。EAST装置是全球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为国际上最重要的核聚变研究实验平台之一。近年来,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实现了从30秒、60秒、100秒到400秒,再到如今的1000秒,使我国在稳态高参数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磁约束聚变工程技术攻关等方向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图1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2、中科大先研院团队提出催化剂抗烧结新策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在抗烧结催化剂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解决了在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问题。3月10日,相关成果发表在期刊《自然∙材料》。


  图2 纳米岛结构催化剂抗烧结示意图

  3、中科大先研院团队实现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新纪录。中国科大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河南省量子信息与量子密码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合作,成功构建了105比特(包含105个可读取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与现有最优经典算法相比,“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5个数量级,超过谷歌2024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最新成果6个数量级[Nature 634, 328 (2024)]。这一成果是我国继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现超导量子计算体系最强量子计算优越性后,再一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图3 祖冲之三号芯片示意图

  4、能源研究院团队研发的国产氢液化装备助力“长征八号”火箭发射成功。2025年3月12日00时38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顺利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火箭的燃料是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孵化的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氢液化装备提供。该装备为此次火箭发射提供了全部的液氢燃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次使用全国产的规模化氢液化装备、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在我国航天和氢能领域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图4 中科清能5吨/天氢液化装备

  5、武大创新院团队在低辐射剂量的CT影像高清重建领域取得系列成果。近日,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胡翔云教授团队以低剂量CT高清重建为主题,在期刊发表4篇研究论文。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端到端无监督条带扫描扩散模型,训练和采样过程基于前一条带信息递增扫描,减少了扩散模型降维过程对医学图像细节的破坏,实现了端到端的去噪结果并有效保护纹理特征。团队首次使用简单的卷积和注意力架构,全面探索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无监督去噪方法。训练过程只需要常规剂量图像,即可实现不同剂量、厚度或设备下低剂量CT去噪,无需任何微调。该方法在视觉感知方面最接近常规剂量CT,有效地去除了噪声和伪影,并保留了病变细节和边缘清晰度。


  图5

  6、清华公共安全院“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监测成套化技术与装备”项目。项目形成国内首个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整体监测、动态体检、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成为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安徽样板”,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目前成果在安徽全省、北京、天津等72个城市应用,累积预警险情14000余起,工程覆盖区域事故率下降60%,累计销售成套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70套,销售额达50亿元。


  

  图片6 城市生命线安全智能研究实验平台      图片7 建筑火灾探测实验平台

  必赢242net官网将持续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平台之力打通资源壁垒,以资本之翼赋能技术跃迁,与新型研发机构共筑“科研-产业-生态”协同创新闭环。诚邀创新力量加入合肥科创生态圈,共赴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